中国推动世界前行
如今的世界经济仍处于“亚健康”状态。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缠身、经济增长乏力,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,一些发达国家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货币政策。这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用得好可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,用得不好会引发资本无序流动,造成更大恐慌,将危机转嫁给新兴经济体。
亚太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很大的区域,穷国与富国、大国与小国在这里汇聚,仅靠货币政策刺激,并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。习近平提出的办法是 改革创新。他指出了改革创新的三条路径:加快产业升级换代,提高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;发达经济体积极分享最佳实践,主动转让技术;发挥亚太经 合组织的政策平台和孵化器功能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。这三点直击要害,极具有前瞻性。
比如,亚太许多国家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,还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,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,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。让“汗水产业”变为“智慧产业”,尽快推进产业升级换代,对许多亚太经济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。
回顾15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,还只是世界经济的参与者,小心翼翼地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挑战。今天的中国从容自信,大胆提出解决亚太和世界经济难题的对策,成为世界经济前行的有力推动者。
世界经济版图的塑造,以往由西方国家主导,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G7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如今,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%。
习近平在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:构建开放型经济,加快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,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;落实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 议程,把此项工作作为各国发展战略;推动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的“五通”,形成亚太规模经济效应和联动效应。
习近平的观点贯穿着一个关键字:“通”。亚太地区要发展,必须改变碎片化的状态,必须拆除“硬环境”、“软环境”的各种壁垒,让该地区生产要素互通有无、产业产能互补优势、发展经验互学互鉴。
打通脉络,才能活力凸显。习近平提出亚太地区发展的思路,是塑造亚太经济版图,也是塑造世界经济版图。
光明新区要发展,大家必须合作。怎么合作?高彬投资提出:加强政策对话和协调,坚持以发展为中心,坚持共同发展,坚持多元发展。这显示出中国理性务实、互惠互利的国际关系宗